每周一闭馆,其余时间正常开放。
上午:9:00-11:00
冬季:下午:2:00-4:00
夏季:下午:3:00-5:00
凭有效证件(身份证、驾驶证、军人证、老年证)登记参观。
联系电话:0538-2092099
文物小档案
名称:虎符
年代:西晋(265年—317年)
形制:卧姿,左边一半,长162.5px,高112.5px,宽62.5px
质地:青铜
馆藏:东平县博物馆
在东平博物馆的3号展厅,有3枚晋代虎符,静静得俯卧在展柜中,散发着沧桑典雅之美。从它身上的错银铭文,可以看出其不凡的身份—兵符。
凝望着虎符,遥想当年千军万马的刀光剑影、鼓角争鸣,如今只留下悠远的历史感怀。
关于虎符的历史故事,莫过于“窃符救赵”。《史记》记载,公元前257年,秦军围困赵国,就向魏国求援,魏王畏秦,按兵不动。军情紧急,魏国信陵君魏无忌,在魏王妃的帮助下,窃取了魏国虎符,夺得兵权,救了赵国。
东平虎符为青铜所制,造型精美短小,昂首张口,侧腹部凸起,虎尾贴身,呈俯卧状,长162.5px,高112.5px,宽62.5px,上有虎斑纹,脊骨、前胸处刻有错银铭文。所谓“错银铭文”,就是先刻出阴文,再把银丝嵌入,最后打磨。所发现的虎符均为右半,所以铭文也只有一半。调兵时,只有左右两枚虎符文字、体型等完全能够扣合成一体,才为实凭。汉语“符合”一词,也由此而来。
这一国宝级文物的发现,源自偶然的一次取土。
1972年的一天,东平县宿城村十八九岁的村民孙义成和同村的孙义峰,到村头地里取土,孙义峰刨土,孙义成装车。突然,孙义成从土里刨出来的一块青砖上,排放着12枚造型奇特的小铜器,上有虎纹,好像半个俯卧的老虎。
两个人不知何物,孙义成把它们拿回了家,随手放在正房的窗台上。几年后的某天,孙义成父亲的一个聊城朋友到他家做客,无意看到了这些小铜器,建议拿几个找人看看是什么东西、是否值钱,孙义成同意了,朋友就拿走了12枚虎符中的7枚。
时间一天天过去。后来,孙义成跑到聊城找这名朋友,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,7枚虎符也石沉大海,音信全无。
剩下的5枚虎符中,种种原因,2枚失踪,只剩下了3枚,孙家先后捐给了县文管所。
虎符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很高,少有发现,现存虎符主要有秦国的杜虎符、阳陵虎符、东郡虎符等。东平虎符是西晋虎符,目前只发现这3枚,都在东平博物馆,1个为一级文物,2个为二级文物。
如此重要的虎符为什么会出现在东平宿城村呢?
东平从汉代封国,时断时续,一直到西晋,东平国治所处于宿城村。西晋建立,司马懋被封为东平王,成为一方诸侯王,西晋国祚51年,如果从灭掉东吴算起,仅为37年,期间“八王之乱”历时16年。东平地处交通要冲,司马懋难免被卷入战争,东平虎符就是这段战乱历史的见证。
虎符在先秦时开始使用,隋朝使用麟符,唐朝改用鱼符、兔符、龟符,南宋又改回虎符,元朝用虎头牌,明清使用铜牌,这些都是兵符的形制,自古以来,兵符都是专符专用。
调兵遣将除需兵符外,还需要诏书,在诏书中明确调兵人数、将领、命令等。
虎符,让人一眼千年间,见证金戈铁马的岁月,回望连绵不绝的历史根脉。